时间:2022-11-03 09:43:07 访问:879次
信息骄子|王楦烨:跳出舒适圈,在未知和挑战中勇敢攀登!
个人简介
王楦烨,男,汉族,浙江温州人,中共党员,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1801班学生,现任电信1801就业联络员。在校期间荣获省政府奖学金、校优秀学生、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、校优秀团员、校学习单项一等奖学金、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、浙江省物理创新竞赛二等奖等荣誉,撰写软著专利若干,参与投递期刊论文2篇。现保研至浙江大学软件学院。
开拓视野,敢想敢拼
初入大学的王楦烨,面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,或期待或彷徨,或多或少会抱有一些天马行空的“盼头”。从大一开始王楦烨开始尝试各种大大小小的校园活动,大到活动组织策划、志愿答疑解惑,小到班委竞选、体育竞赛等等,他慢慢开始享受这一系列“第一次”经历带给他的与众不同,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。他认为,大学生活并不仅有学习方式上的转变,更有人际关系、合作能力、交流沟通方面的挑战。他说:“大学需要我们走出舒适圈,融入集体,主动去享受隐藏在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美好,做到敢想敢拼,是我们去适应大学这个“小社会”的宝贵经历。”
未雨绸缪,泰然自若
作为一名绩点保研的“先行者”,在王楦烨看来:读研充满未知与挑战,并不是一蹴而就的“点石成金”,需要持之以恒的“愚公移山”,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:
首先,明确目标,积极进取。适合的选择往往比毫无目的的发力来的更加积极且有效,提早了解目标院校推免政策及导师信息,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夏令营与预推免中更好的脱颖而出。
其次,未雨绸缪,夯实基础。不同的院校在面试中所涉及内容各不相同,因而准备的方式也各不相同,提早的准备个人材料,对知识查漏补缺,能够让我们在复试面试过程中更加如鱼得水。
最后,保持心态,静待收获。保研的过程并不总是顺人心意,即便花费不少的时间精力去准备,也难免会有被心意的学校拒之门外的失落。失败不可避免,认清失败才能成长。保持一颗泰然自若的决心,付出的行动终会有所收获的一天。
铢积寸累,不甘平凡
在王楦烨看来,大学课程多且难度不一,所涉及的内容往往宽泛且相互关联,这也使得,我们的认知体系是以大学的专业学习为主线向外拓延。在大二的时候,王楦烨在迷茫中努力摸索,比别人加倍努力的学习,他急于证明自己,这样的心态也让他走过不少弯路。他明白,学习是一个枯燥且自我驱动的过程,没有一蹴而就的“一夜暴富”,有的是日就月将的“渐益堆积”。
躬行实践,勇于试错
作为一名大学生,王楦烨最先做到的就是认清自己。“行是知之始,知是行之成。”王楦烨对于学习有着独到的见解,“不必在意学习带来的利弊,也不必将学习看作一种负担,试错本就是年轻人的特权。”学习都是在耕耘中等待收获,,听知识、理解知识是最容易的,而践行知识是最难的,然而知识只有经过实践指导自己行为时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。
敢为人先,自强不息
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党员,入党给他带来的不仅是身份的转变,更有行为,乃至精神上的转变,对他而言,党员不仅仅只是一个单薄的名词,更象征着一种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。在大学期间,他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和志愿者活动,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,在批评中求进步,在实践中求发展,磨练意志、砥砺品格,在社会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。
学会选择,苦有余香
“懂得选择,学会取舍”对于信息学子而言,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期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,在大二、大三时期,王楦烨曾尝试过不同方向:智能车、电赛、ACM、科研等。或陪跑或小有所获,他在这些过程中感悟到:“选择的好坏不一定能成就一个好的结果,但至少能让我们成为想要成为的人。”在综合考量后,他最终选择了科研。在他看来,科研并不是是一朝一夕的“快车道”,科研更贴近于研究生生活,因而对他的各项能力都有显著的提升。
在此过程中,他面对过不知所措的“下马威”,也经历过勇往直前的“攀登”。于他而言,科研就好比是泡茶,初始浓而苦涩,渐然留有余香。他在科研的过程中,付出了时间和精力,收获到了眼界和进步。他将自己的科研经历总结为一句话“大家不必在乎选择后沿途的风景,只要适合自己并有所收获,这就是一个好的选择,在希望中欢呼,在苦难中坚持!”
学长寄语
记得看过这样一段话,“十八岁值得所有破坏和重来,我做所有我想要做的事,如果失败我就全部推翻重来。没有人天生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,你需要一点点去尝试,去接触不同的领域,去破坏。别沉浸在安逸区,打碎自己重新构建,才能看到新的世界。”
长路漫漫,大学才刚刚开始,你们每个人都拥有无限的潜力!在大学,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热情,找到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,这会给你们带来无穷无尽的“财富”,无论是现实意义的,还是精神上的充裕。你们现在正在做出的每一次努力、每一次奋斗,都会在将来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给予你最好的回馈!
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。前路有光,初心莫忘。